广靖锡澄高速公路是省内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,与江阴大桥合为一体,是国家高速公路的纵向大通道,连接苏南与苏中、苏北地区的交通大枢纽。此次集中养护工程,集沥青路面、桥梁、交安设施、路基等养护工程于一体,总投资约1.5亿元,工期拟由原131个有效工作日压缩至16个有效工作日,相比传统养护可节约2.65亿元左右的工程施工拥堵损失额。该项目具有交叉作业多、设备投入多、参建人员多,交通压力大、协调难度大、社会影响大等“三多三大”的特点。该项目由交通控股公司牵头,广靖锡澄公司、扬子大桥公司和现代路桥公司3家单位联合成立项目部,负责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。该项目的成功运作,是交通控股高速公路养护模式创新和养护管理提档升级的充分体现。
在系统谋划中体现“中国速度”大效应
“决定的事就要快干、干成、干好”。项目部一班人用“三个更”诠释了“中国速度”。
一是筹备时间更短。通常情况下,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高速公路“集中养护”工程,前期筹备时间1年左右。而此次“广锡江阴大桥集中养护”工程项目部,在大胆借鉴国外高速集中养护经验的基础上,充分吸收国内高速养护最新研究成果,自加压力,深挖潜力,形成合力,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。
二是方案论证更严。在控股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指导下,项目部组织控股系统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,先后召开了8次方案审查会,反复论证、修改、优化施工方案。
三是工作效率更高。自项目部成立之日起,3家单位同频共振、前方后方同舟共济、干部职工同轴共转,发扬“5+2”“白加黑”的拼搏精神,放弃节假日和休息天,连续奋战。为确保项目施工快速推进,项目部推行“党建进工地”,高扬“党员先锋队”、“青年突击队”的旗帜,充分体现了交通控股人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。
在资源整合中体现“江苏交控”大智慧
项目部通过破解协作分工、交通组织和资本配置等“三大难题”,在担当作为中展示了交通控股人的大智慧。
一是多方联动,破解交通组织难题。项目部主动对接7家交警大队、6家交通综合执法大队,以及江阴、靖江两地交通主管部门,组织召开了20次交通组织保障专题会议,细化分流方案和应急预案。
二是通力合作,破解协作分工难题。项目部每日召开由业主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参加的联席会,每晚召开各项目分部参加的施工推进会,每天发送工程“信息专报”,确保合作分工无盲点、信息渠道无堵点。
三是协同作战,破解资源配置难题。按照机械化、信息化、专业化、集约化养护的要求,项目部组织了约1400人的专业队伍,构成6个项目分部,分片施工,包干作业。同时,配置了17台铣刨机、15台摊铺机、26台双钢轮压路机、4台吸尘车、8台沥青洒布车、11台滑移装载机等100多套大型机械,还就近配置了5座拌合楼,准备上中面层原材料6万吨、矿粉6000吨、沥青4200吨,确保按时足额供料。
在改革创新中打造“苏式养护”大品牌
为保质量、缩工期、利环保,项目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通过工艺、工效和工序等3个环节上的新突破,全面打造“苏式养护”大品牌。
一是广泛采用四新技术,在工艺上有新突破。针对广靖锡澄高速、江阴大桥流量大、重车多的情况,项目部大面积采用具有较强抗施工损伤性能的不粘轮乳化沥青;针对车辙深的养护路段,项目部采购了复合高模量EME-14混合料,提高抗车辙和防水性能;针对高填土桥头脱空病害处治,采用发泡水泥浆轻质填料进行压力灌浆。
二是全面推进精准施工,在工效上有新突破。项目部实行挂图作战,制作了8张总横道图、64张每日横道图,对施工区间所有养护项目以工序为单位进行统筹安排,并进行了工效验证,将工作精细到“米”,施工所需时间精确到“小时”;分析近10年施工路段同期天气大数据,测算连续晴好时间段,将封闭周期尽可能降至最短。
三是严格实施闭环管理,在工序上有新突破。建立了严格的质保体系,精确到每道工序,每个班组的负责人;建立了源头检测体系,安排专人对每一座拌合楼矿粉石料、沥青等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;建立了安全保障体系,每个施工点配备了1名专职安全员,对现场的施工车辆驾驶员、机械操作手进行专门的安全交底,有效实现了工程质量、安全的动态监控和闭环管理。